被火烧死的革命烈士是谁

2025-05-10 08:58:0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被火烧死的革命烈士是邱少云。

邱少云(1926年—1952年10月12日),出生于重庆市铜梁县少云镇(原四川铜梁县关建乡)玉屏村邱家沟,革命烈士。

邱少云9岁丧父、11岁丧母、13岁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兵。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

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年10月12日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放弃自救壮烈牺牲,年仅26岁。

1953年8月30日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于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扩展资料:

具体事件:

1952年10月11日,夜色降临时,进攻391高地的任务开始了。87团挑选出的500多名指战员,于当晚7时抵达前线阵地,完成了所有的伪装准备。

随后部队分散开来,按照设定好的攻击梯队,逐次潜入开阔地的荒草灌木,隐形蹑踪,毫无声息地接近391高地。凌晨零时许,各部到达了预定位置,随即开始了十几个小时漫长的隐蔽潜伏。

夜色如墨,万籁俱寂。391高地上的敌人会时不时打出一发照明弹,把夜空骤然点亮,却根本照不出草丛里的志愿军。天然的隐蔽物和自制的简陋伪装合为一体。

他们像等待时机的猎豹一样,耐心、沉静地盯着猎物,一动不动。500多名指战员散布在数平方公里的开阔地上,极为分散,实际上却是精心布置的队形。

九连是主攻连,埋伏在最接近391高地的山脚处。一排是九连尖刀排,三班是尖刀排的尖刀班,最前面的刀尖是邱少云任组长的第一爆破组。

邱少云带着一把大铁剪和自己的武器,处在整个进攻阵型的最前端,距离敌人阵地前沿不足60米。他所在的区域是一小片洼地,前面是一个小土包,侧后有条小水沟。

是距敌最近的一处天然隐蔽所。同组的李川虎、柯大才、李元兴各自埋伏在他的左、右、后位置,相距数米。按照战斗计划,总攻将在12日傍晚5时30分开始。

炮兵先集中火力进行半小时破坏性轰击。炮火延伸后,邱少云要首先剪开敌人阵地前沿的铁丝网,形成单人通道,由身后的爆破手冲上前去炸毁敌人的碉堡,为部队冲击扫除障碍。

直到12日上午10时,整个潜伏计划都极为顺利。两个敌人这时忽然走出工事,向着山脚走来。如果他们一直走下去,很可能会蹚入潜伏的志愿军之中,让整个潜伏计划功亏一篑。

志愿军炮兵部队的炮口早就瞄准着敌人的阵地,防备情况突变,随时给潜伏部队提供火力掩护。这两个意外出现的敌人,并不值得火炮齐射。后方观察所的指挥员下令用一门火炮对付他们。

炮兵打出了神准的一炮,炮弹在那两个敌人旁爆炸。一个当即报销,另一个连滚带爬跑回了工事。类似的冷枪冷炮,是双方都经常采用的作战方式,不会让敌人惊觉大规模进攻的到来。

不过,他们还是对这发炮弹作出了反应,对着阵地前沿打出了一排烟幕弹。邱少云的身体,很可能就是被这几枚烟幕弹引燃了。后来记述邱少云事迹的新闻报道、纪念文章等。

多称是燃烧弹烧着了邱少云的身体,甚至有敌人飞机空投燃烧弹的说法。在亲历者的回忆文章中,说烟幕弹的和说燃烧弹的同时存在,可能是当时志愿军还没有对这种武器统一称呼所致。

从亲历者描述的情景来看,敌人打出的应该不是现代军事定义的燃烧弹。军用燃烧弹的覆盖范围和燃烧猛烈程度,不会只烧到邱少云一个人。空投燃烧弹的威力更大,可能性也就更小。

遇到冷枪冷炮,释放烟幕弹才是合理的应对方式。然而,这几枚烟幕弹不仅仅制造了烟雾。二战以后,军用烟幕弹的主要原料是白磷,而白磷最初的军事用途其实是燃烧弹。

后来才被燃烧更猛烈的取代。即便是用作烟幕弹,燃烧缓慢的白磷依然非常可怕。如果沾到人体皮肤,它会像附骨之疽一样持续氧化燃烧,直至烧穿肌体。

邱少云的身体,很像是被白磷引燃的。几位战友就在附近,亲眼目睹了邱少云牺牲的全过程。邱少云所在3班班长锁德成回忆:“一颗燃烧弹在我面前炸开了,刺眼的火舌向两边飞去。

少云身上全溅满了,盖在身上的茅草扑啦啦烧了起来……”与邱少云同在一个爆破组的李元兴,是《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的作者,文中记述他亲眼见到的情景。

“忽然,一阵浓厚的棉布焦臭味钻进我的鼻子,我扭头一看,啊呀!一片烈火烧到了邱少云身边,他的棉衣已经烧着了,浑身上下冒着火苗。

看样子是溅上了燃烧弹的油液,火苗趁着风势,很快就结成一团烈火,整个儿把他包围了。”当时趴在邱少云身后左侧数米处的李川虎记得,“燃烧弹的油液特别臭,一炸开就四处飞溅。

当时燃烧弹炸开后,立刻溅到了邱少云的腿上和身上。那火太大了,我看到邱少云的全身抽动了一下。”火舌在蔓延,衣服烧着了,毛发烧着了,身体烧着了……邱少云没有动。

没有进行任何的滚翻、扑打的自救动作。他就一直趴在那里,让火烧遍全身。火焰在邱少云的躯体上跳跃着,一点点吞噬着他。从始至终,他没有发出哪怕一声呻吟。

有人说,在身体被烧着之前,邱少云就已经死了,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他为什么能在被火焚烧时一动不动。邱少云并不是真的一动不动,他动的是不会被人察觉到的双手。

那双手深深插到了身侧的泥土中。他活着,忍受着烈火焚身的痛苦,直至牺牲。火,足足烧了三十多分钟。邱少云没有动,旁边的战友也没有动。

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战友被活活烧死,对他们同样是种煎熬。但是,不能伸手相救。他们和邱少云一样,清醒地忍受着痛苦,也清醒地知道,任何一个救火的动作,都会暴露整个潜伏部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邱少云

回答2:

邱少云


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韩国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锋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他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火势蔓延到他身上,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也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

回答3:

邱少云(1926--1952),革命烈士,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一次执行潜伏任务时,不幸被敌人燃烧弹击中,全身被火焰燃烧,但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影响整体战斗部署,始终趴在火中,纹丝不动,直至光荣牺牲,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整场战斗的胜利,年仅26岁。

回答4:

邱少云
邱少云9岁丧父,11岁丧母,13岁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兵,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第29师87团第九连战士
1952年12月12日,他们要做埋伏任务,不幸,一个燃烧弹落在邱少云旁边,我在他们旁边燃烧,可是他一动也不动,如果他动了,战友们就完成不了任务,他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就在当天,他就就光明的牺牲了

回答5:

邱少云、向秀丽、赖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