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960年—1279年)是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十九年。
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另一方面剥夺武将兵权。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至宋真宗时期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后逐渐步入治世。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了靖康之耻,北宋覆灭。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继位,建立了南宋,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2] ,后期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
明清一般指明朝(1368-1644年)和清朝(1644-1912年),封建制语境里则专指明朝和鸦片战争之前的清朝(1616-1840年)。明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专制大一统朝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中国大一统多民族形势得到巩固,中国的版图大致奠定。1644年清朝取代明朝定鼎天下,故两代合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后进入近代,多遭列强入侵,主权严重丧失。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公元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清朝从后金建立开始算起,共有十二帝。自此之后,中国进入了共和时期。
明朝时期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达,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
清朝初期大力推行圈地、投充等恶政,极大破坏了中原地区的经济;重农抑商,制约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思想停滞逐步落后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