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示意图,其中A~E表示生物成分按营养功能的归类群体,GP表示总同化量

2025-05-10 02:47:4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题表中根据总同化量知,图中A、B、C、D、E依次代表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界的能量可以通过生产者A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
(2)生产者A同化的总能量中有(871.27-141.10)×105=730.17×105(J/m2/年)未被消费者同化;第二营养级中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有62.97-15.91=47.06J/m2/年.能量从B到C的传递效率是15.91÷141.10×100%=11.28%.
(3)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数量为环境负荷量一半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最有利于种群的增长,所以在某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经济鱼类的捕捞上,通常将捕捞量控制在环境负荷量一半的水平上,其增长曲线如下图所示:

(4)农业人工生态系统最大的优点是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最大的缺点是稳定性不强.
故答案是:
(1)A       B、C、D
(2)730.17J/m2/年    47.06J/m2/年    11.28%
(3)环境负荷量一半的     此时种群增长率最快
(曲线见右图)
(4)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稳定性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