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达到心静呢?不为朋友间一些敏感,一些猜疑影响心情。亲,你知道,友情影响是双向的,可以传染耶…

2025-05-10 12:14:53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我和你一样,遇到点事就烦恼,而且很敏感,是挺让人难受的,记着,要是实在不行你就佯装自己坚强,佯装自己不去想,自己心胸很宽广,过段时间就会忘了,。还是我们心胸太小了,多看看名著,心理学的书籍,对自己很有帮助,你懂的越多,心胸就会更宽广了,希望你能成功

回答2:

六祖有言:「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又云:「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心迷则心生,心悟则心寂。心生则念生,心息则念灭。我息一切心,即无一切念。我无种种心,即无种种念。修行人如能七日七夜不动念头,即可得正道。古德云:「诸人心心不息,念念无住。若能于不息处息,于念处无念,自合无生之理。」此是寂心息念一法。永嘉云:「凡俗多于事碍理,境碍心;常欲逃境以安心,遣事以存理。不知乃是心碍境,理碍事;但令心空境自空,理寂事自寂。勿倒用心也。」此亦即寂心息念一法。【念念】 连续不断的意念。
心可成佛,心可成道;心亦碍佛,心亦碍道。就其可成言:即心即佛,即心即道。就其不可成言:即心非佛,即心非道。前者就真心言,后者就凡心言。前者心心无念,后者心心有念。故夹山密公云:「心本是佛,因念起而漂沉;岩实不移,因舟行而鹜骤。」众相现而本体不动,声色俱而不随不坏;如雁过长空空无迹,影沉寒水水无心;但自得真心自体矣。」
玉虚子诗谓:「物物元无物,心非形亦非;三般观晓悟,悟者不知谁?」又云:「无无藏妙有,有有观真空;湛然俱不立,常寂性融融。」这是彻了语。此意通三教,万法无二门,入者有得!圭峰禅师谓:「心无自相,托境方生。境性本空,由心故现。」若能心境俱泯,体用两寂,则自心境两不相碍,本源湛寂清明,自在虚灵,则此心便不祈静而自静,不祈息而自息矣!
摘自静心诀要
道家养生学概要_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
卷三
炼心诀要(心学指微)
静心诀要
养心诀要
附录收心法下手功夫
止念诀要
息妄心诀要
附录真也是妄诀要

回答3:

只要不想占朋友(别人)便宜,和朋友在一起“奉献”一点,也没什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心安”是不是约等于“心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