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频器的作用是将收到的不同的载波频率转变为固定的中频。变频电路由混频、本机振荡和选频三部分电路,其主要作用是把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变成频率固定的465 kHz的中频信号。
混频器的作用是将输入的已调波vS与本振信号vL,经频率变换后通过滤波器,输出中频已调波信号vI。超外差接收机是利用本地产生的振荡波与输入信号混频,将输入信号频率变换为某个预先确定的频率的方法。超外差原理最早是由E.H.阿姆斯特朗于1918年提出的。
扩展资料:
超外差原理于1918 年由 E.H.阿姆斯特朗首次提出。它是在外差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外差方法是将输入信号频率变换为音频,而阿姆斯特朗所提出超外差方法是将输入信号频率变换为超音频,所以称之为超外差。
1919 年利用超外差原理制成超外差接收机,至今仍广泛应用于远程信号的接收,并且已推广应用到测量技术等方面。超外差接收机,有效解决了原来高频放大式接收机输出信号弱、稳定性差的问题,且输出信号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较好的频率特性,易于调整。
同时,超外差接收机也有电路复杂和存在像频、组合频率、中频干扰等问题。随着数字信号技术的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方法是提高高频放大器的选择性和对采取二次变频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混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超外差接收机
我简单的来述说一下这原因吧,因一个收音机需要收多个电台,而这多个电台又分配在很宽的的频率范围内,当然我们也可直接对它们进行放大的,这就是直放式。可因放大器中是由很多电容电感用很多非线性的器件构成,它们就有对不同频率的作用不一样的放大作用,这就导致要想对所有不同频率段的信号的放大就会不一样,就会有损该收音机的效果。超外差就是先把各不同频率段的信号先统一变成同一频率,这个过程就是通过你上说的混频器,实际它也叫变频级,通过它后都统一变成中频,后的中频级就专门对这中频信号进行放大。这样,就可使我们这收音(电视)机就可对不同频率段的电台接收都有很好的效果了。
超外差的原理在这里无法细说。它的核心思路是把放大和选择性集中在中频放大器。因为要处理的是一个固定频率(即中频)的信号,所以性能,设计,调整都很容易。
如果直接放大高频信号,因为不同电台频率不同,要造一个适应不同频率的高频放大器就难多了。
因为要把高频变为中频,所以就要混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