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厚德流光是什么意思?谢谢!

2025-05-10 03:47:2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德行高尚的人,能名传后世。

出处:战国时期·谷梁赤《谷梁传·僖公十五年》

原文:

九月,公至自会。季姬归于缯。晦,冥也。震,雷也。夷伯,鲁大夫也。因此以见天子至于士皆有庙: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是以贵始,德之本也;始封必为祖。

白话译文:

九月,襄公参加聚会。季姬从缯国回归。隐藏,昏暗啊。地震,雷鸣。夷伯,鲁国的大夫。由此可见从天子到士都有庙:天子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诸侯设五庙供奉五代祖先,大夫设三庙供奉三代祖先,士设二庙供奉二代祖先,品德高尚的人流传光大,品德低下的人传布低劣。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谷梁传》(拼音:gǔliángzhuàn)是《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的简称,是为《春秋》作注解所著,为儒家经典之一。传说孔子的弟子子夏将这部书的内容口头传给谷梁俶(亦名谷梁赤,字元始),谷梁赤将它写成书记录下来,但实际上这部书的口头传说虽然早已有了,但其成书时间是在西汉。

《谷梁传》着重宣扬儒家思想,务礼义教化和宗法情谊,为缓和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稳定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服务,因而也受到统治阶级的极大重视。它是我们研究秦汉间及西汉初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谷梁传》与《左传》《公羊》一样,最初与《春秋》也是“别本单行”的。到晋朝范宁作集解,就把经传合为一书。后来唐朝杨士勋又进一步为之作疏,称《春秋谷梁传注疏》,共二十卷。清代也有好几家为《谷梁传》作注。较通行的本子是清代中期阮元的《十三经注疏》。

《谷梁传》以各种有文字痕迹可寻的义例,所探寻出来的孔子自己的思想或所谓微言大义,只能看作是《谷梁传》自己的思想,而不能强加给孔子,以作为孔子的思想。可以说谷梁子是《谷梁传》的第一作者,《春秋谷梁传》最初的底本的写作年代当在战国中期,在汉武帝之前的后代《谷梁传》学者又有所补充。真正意义上的《春秋谷梁传》当始于谷梁子。

谷梁子从传说的子夏所传之笼统的《春秋》阐释之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了《谷梁传》最初的学术特色。荀子是《谷梁传》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使《春秋谷梁传》“亲亲上恩”的学术特色得到进一步加强。《谷梁传》之学术不符合汉武帝对内大一统、对外大攘夷的政治需要。

作者简介:

谷梁赤(生卒年不详),谷梁氏,名赤(或作喜、寘、俶),字子始,战国时期著名经学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陈集镇人。相传为子夏弟子。治《春秋》,初仅口说流传,至谷梁赤,为《春秋》残亡,多所遗失,乃为经作传,称《春秋谷梁传》。

唐杨士勋《春秋谷梁传序?疏》云:“谷梁子名淑,字元始,鲁人。一名赤(按:尚有名喜、嘉、寘、俶之说)。受经于子夏,为经传,故曰《谷梁传》。

孙卿传鲁人申公,申公传博士江翁。其后鲁人荣广大善《谷梁》,又传蔡千秋。汉宣帝好《谷梁》,擢千秋为郎,由是《谷梁》之传大行于世。” 一般说来,人们认为《公羊传》、《谷梁传》用隶书写成,都是今文学派的。

《谷梁传》在战国时一直是口耳相传的。据唐朝人的说法,最初传授《谷梁传》的,是一个名叫谷梁俶的人,他一名赤,字元始,说是曾受经于孔子的弟子子夏。但据后人考证,《谷梁传》中曾引“谷梁子曰”,竟然自己称引自己,书中还有引用公羊子的话并加以辩驳的情况,因此有人认为成为要较《公羊传》为晚。

回答2:

“厚德流光”意思是,品德高尚、有大德的人能流传至后世。指道德高,影响便深远。

出处:春秋战国·谷梁赤《谷梁传·僖公十五年》:“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流传光大,品德低下的人传布低劣。解词:光:光大。卑:低劣。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德泽深厚使子孙受益。

扩展资料:

《谷梁传》简介:

也被称作《榖梁春秋》、《春秋榖梁传》。《春秋榖梁传》为儒家经典之一。与《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

《榖梁传》强调必须尊重君王的权威,但不限制王权;君臣各有职分,各有行为准则;主张必须严格对待贵贱尊卑之别,同时希望君王要注意自己的行为。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德厚流光

百度百科——谷梁传

回答3:

德流光指德泽深厚使子孙受益,亦是德行福泽后世。

出处:战国时期·谷梁赤《谷梁传·僖公十五年》:“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译文:有深厚德泽的人使子孙受益,福泽流传至后世,而德泽浅薄的人则流传不长久。

近义词:戴圆履方

【解释】:履:踩着;圆、方: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指生活在人间。

【出自】:《淮南子·本经训》:“戴圆履方,抱表怀绳。”

【译文】:“戴着圆鞋方,抱着表怀绳。”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同“戴天履地”

扩展资料

反义词:血海深仇

【解释】:血海:形容杀人流血很多。形容仇恨极大、极深。多指人被杀而引起的仇恨。

【出自】:曲波《林海雪原》十八他转回身来,面向着哀悼的人群,“我们要把悲痛变成力量,我们要誓死报这场血海深仇。”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血债累累、新仇旧恨、刻骨仇恨、深仇大恨

【反义词】大恩大德、知遇之恩、恩重如山、再生父母

回答4:

品德高尚、有大德的人能流传至后世。

出处:

春秋战国·谷梁赤《谷梁传·僖公十五年》

原文:

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白话译文:

天子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诸侯设五庙供奉五代祖先,大夫设三庙供奉三代祖先,士设二庙供奉二代祖先,品德高尚的人流传光大,品德低下的人传布低劣。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_梁传》强调必须尊重君王的权威,但不限制王权;君臣各有职分,各有行为准则;主张必须严格对待贵贱尊卑之别,同时希望君王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但其对政治更迭、社会变动较为排斥。

《谷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由于《春秋》言辞隐晦,表述过于简约,给后人学习带来诸多不便。

为了更好地表现《春秋》经文的内容大义,很多学者为其著文诠释,以补原书之不足。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代传注《春秋》的有5传。

后来《邹氏传》11卷,《夹氏传》11卷亡佚,只有《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流传至今,被称为“《春秋》三传”。据后人考证,《谷梁传》书中曾引用公羊子的话并加以辩驳,因此认为成书要较《公羊传》为晚。

作者简介:

谷梁赤(生卒年不详),谷梁氏,名赤(或作喜、_、_),字子始,战国时期著名经学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陈集镇人。相传为子夏弟子。治《春秋》,初仅口说流传,至谷梁赤,为《春秋》残亡,多所遗失,乃为经作传,称《春秋谷梁传》。

谷梁赤是子夏的学生,子夏晚年居家著书授业,离谷庄颇近。后谷梁学成,封鲁为吏,著书立说。其直系后人在今菏泽一带。到汉初刘邦祭孔时,申请回原曹国故里棠林坡一带,子孙以衍数万。其说最初只有口说流传,至西汉时才写成《春秋谷梁传》。

回答5:

厚德流光指德泽深厚使子孙受益,亦是德行福泽后世。
《谷梁传·僖公十五年》:“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若从 孔 孟 治地之法,则仁者必寿,善者必福,清明之志气如神,厚德之流光寖远。” 清 钱谦益《太仆寺毕自严祖忠臣加赠大中大夫制》:“酬而劬后之劳,示我流光之报。”
王引之《经义述闻·礼记中》:“德厚,犹言仁厚。德厚二字平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