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好计算机中专的各门课程、

2025-05-10 03:12:33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近几年来,由于中职校招生热持续升温,从而使得中职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不断下降,基础参差不齐,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然而就计算机专业而言,如何改善和提高中职生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摆在计算机教师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众所周知,中职学校学生的生源是一年不如一年,学生素质的下降不仅表现在他们的文化素质低,而且习惯也差,俗称“双差生”。但这些学生同样要走向社会,成为社会建设的一份子。面对中职学生目前这样的生源状况和教育形势,怎样才能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实际动手能力和科技意识,是我校计算机专业教师这几年来不断探索和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
  通过比较和分析我校学生的特点发现这些学生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类:
  一是好动的,坐不住,但接受能力还是较好的,只是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听话、学习较自觉但基础和接受能力较差;三是懒惰,没有学习的兴趣和好的习惯。并且中职学校学生绝大多数缺乏自信心,情绪化现象比较严重,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但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无论什么类型的学生他们并不是一点自尊都没有,他们也有一定的荣誉感,只是在初中阶段一直处于劣势,有些破罐子破摔的倾向,但如果能采取合适的方式适时给予他们鼓励、赞扬和赏识,一样能激发起他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不断地鼓励和积极引导,可以从一点点小的“成功”开始,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荣誉感,将他们逐步引入正常的学习轨道上来。
  我们所从事的中职的计算机教学,其本身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并以实践性为主的特点。与中职学校的其它文化课相比,对初中阶段的文化基础知识的要求相对比较低,并且由于计算机教学本身具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直观、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互动性强、对学生有吸引力。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和操作要靠平时不断的反复练习,才能逐渐掌握和熟练,不可能像其它一些课程,学生通过期末突击也能通过考试等特点。教师完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中职校计算机教学的特点,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仅可以促进他们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而且可以逐步改变他们以往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带动对其它各门功课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今后社会。我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了激励和赏识的教育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具体做法如下:
  1.化整为零、分段教学,让学生感受成功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学习内容比较庞杂,有计算机理论的学习;有操作系统的学习;有应用软件的学习;有简单的程序编写。每部分涉及的范围又比较广,知识点比较散,对中职这样学习习惯比较差的学生,在课程的“新鲜感”过去后,一般难以保持较好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因此,课堂纪律也就难以保证。对此,我在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做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可以有意识的将每部分的学习内容“化整为零”,实施分段教学,分段考试,使学生能够较容易的掌握每一小段的内容,循序渐进直到大考都能取得好的成绩,让他们感受到我能行,我并不比别人差,使他们精神面貌大有改观,增强了信心,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通过每一阶段的“成功”的学习,学生们逐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步树立了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自信,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够得到逐步的提高。
  2.利用年轻人好胜的心理,引入学习上的竞争
  首先,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上看,年龄在十多岁的中职学生,大多有“争强好胜”的天性,但中职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大多处于“劣势”,在学习方面比较懒散,缺少竞争、好胜的劲头。对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多种形式,有意识的引入和组织学生们的竞争,激发他们在学习方面的“好胜心”。在具体形式和方法上,我们主要结合计算机操作的练习,先从简单的练习竞赛开始,比如“中英文打字”、“word排版”、“网络布线”、“简单的程序编写”等等比赛,以便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和竞争,对表现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通过组织多轮比赛活动,使更多的学生有表现的机会。在同学们逐步树立了学习竞争意识后,再结合课程的学习,不断增加比赛的难度和要求,将学习上的“竞争”经常化和深入化,因为在竞争过程中,脑、手、眼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并且注意力要保持高度的集中,对学生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我校电教教研组曾组织过,计算机图形的“创意设计”竞赛,有一个女同学获奖后,非常的高兴、激动和自豪,她说:我从小学到初中,从未在竞赛中获过奖项,我做梦也没想到我会在这次竞赛中获奖,并且是一等奖。
  其次,为了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们对各种竞赛活动也进行了精心的组织和设计,使之充满趣味性,以吸引同学们的广泛参与。例如:在设计精神奖励的同时,适当地进行实物奖励,由学生自行担当比赛主持、评委、自行组织比赛,分组练习谁做得最好,谁当“老师”指导别人等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竞赛热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逐步树立起来良好的学习竞赛氛围,也使得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3.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别,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职高学生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整体素质较差,学生的个体差异就更大,参差不齐的情况严重,给教学过程带来较大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前面提到的在方法和措施外,还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情况,有的放矢地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学习的基本任务。否则,如果个别学生跟不上班级教学的进度,达不到基本的要求,不仅自己受到影响,而且还会拖整个班级的后退,影响学习氛围和各种激励、竞赛手段的运用效果。在整个教学和实施激励、竞赛手段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别,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学,也是我们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
  在具体做法上,可以根据不同专业、不同阶段、不同形势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形式和要求,分别采取了同等水平的分组教学、好坏搭配分组教学、个别重点指导等多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如在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课程内容的学习、上机操作练习及一些制作比赛,就注意将学习相对较好的学生与学习一般的学生分在一起,以“好”的带“差”的,使后进学生能够得到较好帮助和辅导,跟上学习的进度和要求,而好的学生也得到知识的巩固和技能深化,更增强了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对一些熟练性的操作练习和竞争,则将水平相同的学生分为一组,以组为单位分年级、分专业进行比赛,使好学生之间相互激烈竞争,激励他们不断进步,而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也有“获胜”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快乐,激发继续努力学习的动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进行个别重点的指导,耐心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特别是要利用学生自身取得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和成绩,教育和激励学生本人,以减少对学习的畏难心理,树立赶上其他同学的信心。
  4.课堂教学和考核明确化,以日常考核为主
  职高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当多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主动性差,甚至于态度也不很端正,这给教学任务的完成带来很大的困难。但他们仍与一般的学生一样,很看重自己的分数。我们抓住他们这个特点,在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中,都对学生提出量化的具体要求和考核目标,并将平时考核成绩作为整体课程考察成绩的主要部分,引导学生注重每一节课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自己也明白如达到每节课的要求后,就可以取得一个良好的平时成绩,为通过全部课程的考试或考核打下基础,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
  总而言之,根据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特点,对教学过程做了适当的改革,采取化整为零、分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成功,并在学习过程中采取多种手段和个性化的教学安排,以鼓励学生。使学生在一点点的成绩和进步面前,获得激励和鼓舞,树立自信心,并将他们逐步引入正常的学习轨道上来。以上只是本人近几年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粗浅的看法和意见。然而,对中职学校学生的计算机教育教学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工作,对其教学规律和方法仍有许多值得继续研究和探讨的地方。但不论采取哪种方式的探索,教师都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了解职高学生的心理活动,以激励和赏识为出发点,有针对性的运用各种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回答2:

因为我对语文数学不感兴趣所以这里不说那个嗯,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专业课是基础课没什么技术,太简单了,,平时上课都些死步骤上机跟着做,留意做的步骤嗯,其时你在家闲来无事自己摸索 时间长了步骤你自然就记住了 这门课不用怎么学嗯。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嘛,这门课很实用了,平时讲课要注意听嗯,特别是动手实践的时候一定要亲手去做,暑假放假的时候去一些大的电脑城给人家打打杂 这门课也就OK了。还有图形图像处理PS,这课讲的就是些那么十几个“工具”,会用就行了,平时自己找点图片练手就会了。中专讲的课都是基础,多上机练习 你就会了!!我10年安阳毕业生谢谢。

回答3:

给我一样,我也是先打了两年工,又学的计算机,其实学计算机没有那么难,认真去学,多实践,很容易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