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愍王朱樉是明太祖朱元璋次子,洪武三年被封为秦王,是为第一代秦王。洪武十一年(1378)就藩于西安,镇守关中和西北。由于政绩比较突出,所以在洪武二十二年(1389)被举荐为宗人府宗人令,洪武二十八年(1395),诏令帅平羌将军宁正征叛番于洮州,番惧而降,皇帝赏赐甚厚。同年三月薨,葬于今长安区杜陵原。
朱樉墓冢在今杜陵乡大府井村东北,坐北向南,现封土高约20米,周长l87米。墓前神道两旁有华表、石蹲虎、石羊、石麒麟、石马、石人、石狮等大型石雕l8件,均系明初雕刻,造型、刻工均极精美,是一批明代石刻艺术的精品。
石雕由南向北依次为:八梭形华表、石蹲虎、石羊、石麒麟、石马2对、双手持笏的文官和双手持剑的武官各2人,另有1对神情凶猛的蹲狮蹲于门阙两旁。华表上的蹲兽已不知去向,有一具石羊和武官也没了踪影,墓碑已荡然无存,只剩下驼碑的大龟,且已残缺。有些陪葬墓被当地村民挖冢取土毁不成形。 第二任秦王隐王朱尚炳,葬朱樉墓东侧1000米处(距更东侧的汉宣帝杜陵1000米)
朱樉墓东南的四座墓中有两座为第三代秦王僖王朱志垣和和第四代秦王怀王朱志均。
僖王朱志垣是隐王朱尚炳的儿子,第三代秦王,永乐二十二年(1424)薨。据《咸宁县志·陵墓志》载,墓在大府井东北愍王朱樉墓旁,据专家分析可能在朱樉墓东南4座墓冢之中,现无法确认。
怀王朱志均是僖王朱志垣的庶兄。因朱志垣无子,其庶兄由渭南王继承王位,在位两年,于宣德元年(1426)薨,陪葬于朱樉墓旁。据《咸宁县志·陵墓志》载,墓在大府井东北朱樉墓东南4座冢之中,具体位置尚待确定。[2]
其他秦王墓略见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