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崇祯末年,朝廷与后金秘密进行的议和活动,为何会公诸天下?

2025-05-10 17:30:4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明朝崇祯末年,大明王朝身处内忧外患之中,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一路高歌眼看就要打到家门口了;同时北方后金蛮夷也不甘寂寞,想着能够吞并大明入主中原。崇祯皇帝深知要想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于是就自己决定先通过议和来稳住后金,等解决了自家内部矛盾,再来解决后金。

于是,崇祯帝便授权给兵部尚书陈新甲,让其代表自己和后金进行议和活动,并将这道敕谕亲自交给了皇太极,可以说双方基本上已经达成了和解协议。按理来说,这次的议和活动是秘密进行的,朝中其他文武大臣一概不知。但是,就在崇祯帝想把这份合约传发出去时,因为其中一名手下在传递条约时发生意外,最终导致和谈失败。

负责传递的大臣在拿到合约后就随手放在书桌上便出去了,不巧此时一书童却走进书房,以为这只是一份普通的传达命令的公告,于是便将该合约传抄出去了,一时间,大明和后金议和的消息传遍了明朝的大江南北,朝中大臣们自然就不乐意了。他们觉得后金只不过是东北蛮夷,怎么可能让大明王朝屈膝相待呢。

于是,朝中大臣反对议和的呼声是越来越大,崇祯皇帝有心救国,却也是回天无力。本来明朝的文武百官都不畏惧皇权,这次就更别说了,而且崇祯帝也顶不住压力啊!况且,这次议和也不是亲自出马,所以,因为手下泄露消息而被当了替死鬼。崇祯帝虽然没有背上苟且偷生的骂名,但他最终还是戴上了亡国之君的帽子。

回答2:

因为当时的一件巧合,让明朝加速了灭亡的步伐,当时崇祯的一个书童正好在皇帝不在的时候进来看见了合约,而当时的他的任务就是传抄皇上的话给各个大臣,知道的人多了,肯定也就泄露出去了。

回答3:

崇祯为了不背负骂名将议和的事情全部交给手下大臣处理,而大臣由于失误将议和的事情 泄露了出去,最后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朝廷要跟后金议和

回答4:

崇祯皇帝想要跟后金皇太极议和,负责传递消息的朝臣将这份合约放在了自己的书桌上便出去了,谁知书童这时候突然走来,以为这是一份传达命令给各级军官的公告边将这份合约传抄了出去。

回答5:

也是挺乌龙的一件事,这份议和的合约被朝臣随意的放在了书桌上,被书童以为是传达给军官的一份普通命令,就这样被公诸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