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虽然任命韩信为大将,但他心里对韩信的才干还是半信半疑。他试探韩信说:“萧何几次向我推荐你的才干,不知你有什么高见?”韩信没有正面回答刘邦提出的问题,而反问刘邦说:“你东征的对象是不是项羽呀?”刘邦老实回答说:“是。”韩信又反问道:“你自己估量与项羽相比,谁的力量强?”刘邦思考一会儿,老实地回答说:“不如项羽。”韩信用几个直截了当的问题进行反问,使刘邦认识到自己的弱点,然后比较分析刘邦和项羽各自的长短之处,提出刘邦变劣势为优势的办法。
韩信对刘邦分析说:“我也同意你的看法。总的来说,项羽的力量比你强。
但是我曾在项羽那里当过部下,对他有所了解,发现项羽也有很多弱点。第一,项羽个人勇敢善战,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但他不善于驾驭良将,所以虽然一人可顶千人,但只是匹夫之勇;第二,项羽对部下还比较关心和尊敬,说话也和和气气,对患病的人,送吃送喝,分忧解难,但是对有功的部下,应该封赏爵位的时候,又很悭吝,只知行小仁;第三,项羽虽然自封为楚霸王,号令天下诸侯,但他违背了楚怀王最初约定的‘先入关中王之’的誓言,大封亲信,引发内部的矛盾,大家对他的做法都不满意;第四,项羽为人残暴,所过之处烧杀抢掠,引起百姓的不满,他虽然称霸了,但是民心不服,得不到百姓的支持。”
韩信进一步对刘邦分析说:“如果你针对项羽的弱点,反其道而行之,重用天下的勇士,还有什么不能被你消灭的呢?把你占据的地方分封给功臣,谁还会不听从你的指挥?利用将士思念故乡的心情,东征还有什么攻不下的地方吗?而且项羽在关中分封的三个王,都是秦的降将,他们曾经杀害过很多反秦的人民,投降项羽后,部下的二十万降卒,又被项羽活埋了,他们出卖了部下而被封为王,关中的父老对这三个人早已恨之入骨。相比之下,你的军队在进入关中后,纪律很好,没有骚扰百姓,还废除了秦的苛法,与民约法三章,所以得到了关中百姓的拥护。本来你应当做关中王,这是百姓都知道的事,项羽让你做汉中王,关中的百姓对此很不满意。”
刘邦下一步的棋应当怎么走呢?
韩信给刘邦分析了敌我双方的优劣以及刘邦转弱为强的办法后,认为应当马上出兵东征,可以不费力就占领关中地区,然后再进一步与项羽争夺天下。韩信的这一番分析,有理有据,既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和弱点,也指出了对方的优势和短处,并提出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变弱为强的具体办法。刘邦听了,对韩信的才智非常佩服,觉得到现在才认识了韩信,太晚了点。他就接受了韩信的计划,积极准备进行东征。
汉元年(前206年)八月,刘邦趁项羽忙于镇压关东地区诸侯叛乱之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今陕西宝鸡县东),出其不意地出兵关中,很快就平定了三秦地区。接着东征关东,在项羽主力东去的情况下,攻占了其首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这时刘邦被自己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结果在项羽率精兵反击时,全军溃败,他自己只率领几十骑逃出了重围。刘邦逃到荥阳(今河南荥阳西南)后,由于萧何从后方送来了兵员和粮饷,韩信也收集一部分溃散的士兵来荥阳相会,才击退了项羽的追兵,刘邦这才喘过一口气来。
刘邦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