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起兵造反时,曹爽和天子都有兵权,为何无动于衷?

2025-05-10 03:13:4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三国历史是最后是三国归晋,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就是司马懿。司马懿不仅聪明有城府更是野心勃勃,一直为自己谋反做准备。在公元249年,司马懿趁着曹爽一行人去高平陵祭祖的时候,趁着京城的毫无戒备,就撕下了伪装多年的孱弱面孔,率兵长驱直入魏国的京城,不费任何吹灰之力就把曹魏的都城占领,然后自立为王。这样,魏国由曹姓改名为司马。

很多人奇怪,当司马懿骑兵造反,篡夺了曹家积累多年的皇位,当时曹爽与皇帝都有兵权,为什么对这一切都是无动于衷?

这一切归根于曹爽在位辅政期间,一直飞扬跋扈,得罪了满朝的大臣。无论是老臣还是功臣,对曹爽都不支持。

从当时曹魏政权的内部分工。受魏明帝的托付,司马懿与曹爽一起担任起了辅佐新帝的任务。司马懿势力的强大,曹爽也是难以抵抗。司马懿为曹魏政权的元老级人物,有着一定的威望,虽然篡夺政权的确是理亏,可是追随他的朝臣诸侯肯定不在少数。曹爽虽然是辅助大臣,却失去了其他大臣的支持,没有号召能力,自然也不能帮助新帝反抗司马懿的篡位。而且,司马懿军事才能有目共睹,带兵打仗可以说是战无不胜,再加上他这次是有备而来,实在胜率渺茫。

司马懿作为四朝老臣,为人奸诈狡猾,决策上果断。在起兵造反之前,采取以退为进策略,装病闭门不出成功骗过曹爽,趁曹爽则陪同魏帝曹芳扫墓时,与众臣发动政变。等叛变完成后,便请奏魏帝曹芳陈明利害,此次政变是不得已为之,目的只是废除曹爽兄弟军权,没有别的意思。看来司马懿是善于拉拢经营关系网,做好政变的充分准备,掌握胜利的主动权。

当时,朝廷很多将领军士的家属都在城内,被司马懿控制了人身自由。尤其是曹爽也看到自己的妻儿都在司马懿手里!曹爽当年舍不得不要妻儿,将领也不愿不顾家眷的打回去。由于司马懿以洛水为誓,保他全家平安荣华富贵。再加上曹爽也知道司马懿久经战阵,长期对阵诸葛亮这样的神人,没有能力打败司马懿,自然对司马懿的叛乱也是无动于衷。

曹爽的不反抗,最重要一点就是觉得司马懿只不过是想要政权,却不敢有任何公然废帝的念头。当时他想着,司马懿只要不废帝,那么自己还是可以保全性命甚至享受荣华富贵的,可是,由于曹爽的误判,最后落得家族被诛杀三代的可悲下场。正可谓是“机关算尽太聪明,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