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体成因

2025-05-10 11:29:2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济阳坳陷构造演化历史复杂,古近纪是裂谷盆地发育的主要时期,此时的济阳坳陷具有多个构造及沉积旋回。济阳运动早期,基底断裂继续活动,使原有的块体进一步破碎,块断运动使坳陷下降、山体抬升,起落幅度巨大,其相对高差达1000m以上;济阳坳陷形成4排凸起及3排凹陷错列的构造格架,为多种圈闭类型造就了基底隆起的背景,为古近系多套生储盖组合造就了古地理环境,并为古近系、新近系成油体系奠定了发展基础。济阳运动晚期,即

沉积时期,特别是Es3沉积时期,为盆地裂陷鼎盛期,湖水较深,湖盆周边山体抬升,虽然与运动早期相比湖盆与山体相对高差较小,构造运动不如早期强烈,但水体范围广泛,形成了区内广泛发育的巨厚层烃源岩,是岩性圈闭形成的主要时期(图1-2),构成了济阳坳陷主要的生储盖组合。

图1-2 断陷盆地构造-沉积模式图

济阳坳陷因为右旋压扭产生大量新断层,这些同生断层的活动,形成了广泛发育的断裂伴生构造。因此,盆地构造形态、沉积可容空间的增大、同生断裂的活动和古地形的相对高差形成了各种断坡,为岩性圈闭的发育提供了地质背景。

按照断陷盆地断裂活动与坡折的组合关系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将断坡划分为两类4种基本类型:即同沉积断坡和前沉积断坡,前者主要为陡坡断阶和缓坡断阶,后者主要为凸缘坡折和盆内坡折。陡坡断阶是由于同沉积断裂持续活动产生明显差异升降和沉积地貌突变的古构造枢纽而形成的断阶,呈带状分布于断陷盆地陡坡带,构成盆内沉积区域的边界(图1-3a);缓坡断阶是由于缓坡带调节断层间歇活动期产生的差异升降和沉积古地貌突变而形成的断阶,呈带状分布于断陷盆地缓坡带(图1-3b)。前沉积断坡是在早期活动断层形成的古地貌背景上,由于风化侵蚀作用造成地形坡度突变而形成的,按其发育部位可进一步划分为如下两种:凸缘坡折是在早期活动断层形成的古地貌背景上,由于风化侵蚀作用造成地形坡度突变而形成的坡折,呈带状分布于凸起边缘部位(图1-3c);盆内坡折是在早期活动断层形成的古地貌背景上,由于不同时期沉积速率差异从而造成地形坡度突变而形成的坡折,呈带状分布于盆内三角洲平原与三角洲前缘的结合部(图1-3d)。

坡折带的发育对层序、沉积以及层序中的叠置单元的发育都会有所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对它们的发育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断陷盆地不同时期,在不同构造部位发育的不同成因机制的断坡类型控制了不同的沉积体系,形成不同的断坡控砂模式(图1-4),对隐蔽圈闭特别是岩性圈闭的形成发育具有控制作用。

凸起地形坡折带控制冲积扇、扇三角洲砂砾岩体,缓坡断阶同沉积坡折带控制低位三角洲、低位扇砂体,陡坡断阶同沉积坡折控制近岸水下扇及其浊积砂体,洼陷区沉积型坡折带控制着深水浊积扇和高位滑塌浊积砂体。

图1-3 断陷盆地断坡类型模式图

图1-4 断陷盆地断坡控砂模式图

1—冲积平原;2—滨浅湖;3—半深湖、深湖;4—扇三角洲或水下扇;5—辫状河三角洲;6—轴向三角洲;7—浅水碎屑滩坝;8—生物碎屑滩;9—浊流沉积;10—生油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