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国产酱油不得跨区域自由运销,而外国进口酱油却可通销全国,这种不合理规定极大限制了国产酱业的发展。1934年在南京,创始人钟履坚为响应孙中山“实业救国”的号召,在被毛泽东誉为“工业先导、功在中华”的中国化工之父范旭东先生投资支持下创办新式酿造厂 - 南京全华酿造厂,意为“保全中华”,范旭东任董事长,建厂后改良酱油制造方法,打破酱油运销限制,提倡自由竞争。1935年8月全华酿造厂正式投产,开始了民族酱业的复兴之路。至此全华酱油成为首批通销全国的酱油品牌。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范旭东先生领导全华酿造厂拆卸机器设备从南京运往四川后方。酿造酱油需要一个水质、气候、资源等条件非常优越的自然环境,经过严格甄选,全华厂在三江汇流的乐山建设新厂,这里物产丰富并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一个能酿造出极好酱油的地方。 在抗战时期,乐山全华酿造厂成为西南最大的酿造厂,并积极生产燃料物资,支援前线。 当时全华厂已设有完善的化验室和研究室,中科院院士及酿造专家方心芳先生驻场担任生产指导,并带领黄海化工学院及武汉大学的师生研制新的酱油配方与领先全国的酵母菌发酵技术。 1949年解放后,乐山全华酿造厂产量大幅提高,销售范围遍布全国,并远销东南亚,产品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