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具有吸收营养和排出身体代谢的毒素以及食物残渣的作用,肠道疾病频发,与现在人们有很多不良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加上现代人缺乏运动,容易导致肠道蠕动减慢,肠道中的毒素和垃圾不能够及时排出体外,长期积累在肠道中就会使肠道的环境越来越差,肠道的功能因此逐渐受损,这就会导致肠息肉出现。
肠息肉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肠道疾病,初期没有症状或仅见于排便次数增加,有黏液性腹泻,渐加重至大便带血,下腹阵痛。累及直肠时,可有无数息肉盖住在直肠黏膜上,状如菜花。常有消瘦、贫血、发育不好的。
肠道会长息肉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家族遗传
部分肠道息肉患者的家族中,可能会出现好几个都患有肠道息肉或是大肠癌的亲人。这说明息肉的形成与遗传因素有密切联系,因此,有家族病患史的人,最好是定期做肠道检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二、饮食刺激
肠道息肉与饮食习惯有一定的联系,若经常喜欢吃刺激性强的食物或者腌制食物,就容易刺激肠道,导致息肉的形成。
三、粪便刺激
人体粪便中含有许多残渣和废物,若没有及时排出,在肠道停留时间长,可能会刺激或损害肠道粘膜,细胞异常增生,形成肠道息肉。所以,平时要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及时将粪便排出,减少有毒物质对肠道的伤害。
肠息肉疾病生命力极其旺盛,具有很高的复发性。虽然是一个小手术,但是千万别以为切完就完事了。只要生活习惯没变,你的体内环境没变,肠息肉还是会继续复发。这次是在直肠,下次很可能在其他部位发生。因此,患者在术后遵医嘱定期进行肠镜复查很重要。
这种病多发于遗传或者饮食不规律等,很容易癌变,建议定期复查肠镜,平时不要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更不能暴饮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