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x2伺服电机(包括安装支架,便于组装)
x4光敏电阻
x4 20 KOhm电阻
x1 RGB LED(共阴极)
x1 Arduino Uno
x1面包板
x18 M/M电线
x1太阳能电池板
我通过拆卸廉价的庭院灯并将面板串联焊接来制造我的太阳能电池板。你可以在以下链接找到这些灯:太阳能灯花园。
第二步:工作原理:
逻辑该程序非常简单:一旦在void setup()中测量每个光敏电阻的串行值,就会计算出四个值的算术平均值:该值相当于影响面板的平均光强度,并且是整个程序所基于的参考值。
在void loop()中,执行四个光敏电阻值的连续串行测量。为了使面板沿Y轴跟随太阳,计算光敏电阻器A0-A1(存储在down_averageD中)和A2-A3(存储在up_averageD中)的平均值。之后,询问“if”是否为“down_averageD》 up_averageD”。如果确实如此,则面板从光敏电阻器A0-A1接收更多光,因此如果相反,则必须向上移动。考虑到成对的光敏电阻A0-A2和A1-A3,对X轴进行相同的处理。
RGB LED的颜色从红色切换为绿色,具体取决于测量的平均光量。空隙回路中的四个光敏电阻,表示面板产生的能量。
步骤3:代码&结构
结构是手工制作的:
为了保持伺服电机,我买了一些低成本的金属支架,我用钳子和锤子连续弯曲。伺服电机必须以90度的角度安装在另一个上,这样它们可以沿X轴移动一个,沿Y轴移动另一个。
太阳光照在半导体p-n结上,形成新的空穴-电子对,在p-n结内建电场的作用下,光生空穴流向p区,光生电子流向n区,接通电路后就产生电流。这就是光电效应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太阳能发电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光—热—电转换方式,另一种是光—电直接转换方式。
光—热—电转换
光—热—电转换方式通过利用太阳辐射产生的热能发电,一般是由太阳能集热器将所吸收的热能转换成工质的蒸气,再驱动汽轮机发电。前一个过程是光—热转换过程;后一个过程是热—电转换过程,与普通的火力发电一样。太阳能热发电的缺点是效率很低而成本很高,估计它的投资至少要比普通火电站贵5~10倍。一座1000MW的太阳能热电站需要投资20~25亿美元,平均1kW的投资为2000~2500美元。因此,只能小规模地应用于特殊的场合,而大规模利用在经济上很不合算,还不能与普通的火电站或核电站相竞争。
光—电直接转换
太阳能电池发电是根据特定材料的光电性质制成的。黑体(如太阳)辐射出不同波长(对应于不同频率)的电磁波, 如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等等。当这些射线照射在不同导体或半导体上,光子与导体或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作用产生电流。射线的波长越短,频率越高,所具有的能量就越高,例如紫外线所具有的能量要远远高于红外线。但是并非所有波长的射线的能量都能转化为电能,值得注意的是光伏效应于射线的强度大小无关,只有频率达到或超越可产生光伏效应的阈值时,电流才能产生。能够使半导体产生光伏效应的光的最大波长同该半导体的禁带宽度相关,譬如晶体硅的禁带宽度在室温下约为1.155eV,因此必须波长小于1100nm的光线才可以使晶体硅产生光伏效应。 太阳电池发电是一种可再生的环保发电方式,发电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按照制作材料分为硅基半导体电池、CdTe薄膜电池、CIGS薄膜电池、染料敏化薄膜电池、有机材料电池等。其中硅电池又分为单晶电池、多晶电池和无定形硅薄膜电池等。对于太阳电池来说最重要的参数是转换效率,在实验室所研发的硅基太阳能电池中,单晶硅电池效率为25.0%,多晶硅电池效率为20.4%,CIGS薄膜电池效率达19.6%,CdTe薄膜电池效率达16.7%,非晶硅(无定形硅)薄膜电池的效率为10.1%
太阳电池是一种可以将能量转换的光电元件,其基本构造是运用P型与N型半导体接合而成的。半导体最基本的材料是“硅”,它是不导电的,但如果在半导体中掺入不同的杂质,就可以做成P型与N型半导体,再利用P型半导体有个空穴(P型半导体少了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可视为多了一个正电荷),与N型半导体多了一个自由电子的电位差来产生电流,所以当太阳光照射时,光能将硅原子中的电子激发出来,而产生电子和空穴的对流,这些电子和空穴均会受到内建电位的影响,分别被N型及P型半导体吸引,而聚集在两端。此时外部如果用电极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回路,这就是太阳电池发电的原理。
只有效仿向日葵跟着太阳跑的太阳能电池能多发电百分之四十
应该不是我觉得是化学能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