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做的,答案可能不都对。
1,错。我国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应当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1)年满18周岁.18周岁是我国公民成年的界限.对于年满16周岁而不满18周岁,但是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法律将之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最高人民法院《意见》第2条还对"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认定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能够以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并能维持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认定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2)精神状况健康正常.公民能够正确理解法律规范和社会生活共同规则,理智地实施民事行为.患有精神病而不能理智地从事行为的人,即使年满18周岁,也不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错。破产宣告时破产人所有的财产以及破产宣告后至破产程序终结前破产人取得的财产都列入破产财产。
3,对,公司法是调整公司在设立、变更、终止以及正常营运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公司法的调整对象是公司内、外部的组织管理关系和资本运营关系。其中,组织管理关系包括:公司自身的组织管理关系和国家对公司的管理关系;资本运营关系则包括:公司在设立、经营以及破产解散各个时期发生的各种资本关系。我国公司法的调整范围只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4,错。不能从事商品经营和盈利性服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国消费者协会及其指导下的各级协会履行以下七项职能1.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2.参与有关行政部门对商品和服务的监督、检查3.就有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向有关行政部门反映、查询,提出建议4.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5.投诉事项涉及商品和服务质量问题的,可以提请鉴定部门鉴定,鉴定部门应当告知鉴定结论6.就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支持受损害的消费者提起诉7.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评。
5,对。行政诉讼却不适用调解,这是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重要区别。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这是由行政争议的特点所决定的。第一,行政争议是因行政机关行使国家行政管理权而发生的,行政权是国家的法定权力,它的行使是依据行政法进行的。第二,行政争议所反映的法律关系是一种纵向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不同于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这种特殊的指挥、命令与服从关系,也使得双方当事人无法在产生争议后平等自愿地去协商并达成协议,而只有让第三者公断。第三,行政诉讼使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并不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适当,在合法与违法之间不存在第三种选择。
所谓不适用调解,主要是指人民法院不能以调解书的形式结束案件的审查。至于在受理之初,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作些法律上的解释工作,晓之以理是可以的,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也是允许的,但应以人民法院裁定的形式结案。